您好,欢迎访问南宁启航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付款方式 加盟

南宁请家教:取消中考有亮点也有忧虑


来源:南宁家教网 日期:2011-10-29

 南宁家教网报道:解放学生从取消中考开始

通过对云南这次教育改革举措的分析,笔者认为,这一改革符合教育发展规律,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对于全面落实国家课改方案、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着积极和深远的意义,因此相对于统一的中考,利是远远要大于弊的。

笔者注意到,云南省新的初中毕业升学依据主要是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两项指标。就前者的13门课程而言,是全省统一组织进行的,并且有着一套严格的操作规则,应该不能算是“软尺度”,而且,之所以由中考的七八门扩大到十三门,正是考虑到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需要;而作为综合素质评定,更是充分尊重学生的自评、同学间的互评和学生成长记录的基础上,经过集体讨论决定的。只要在操作中真正能做到“集体讨论决定”并能够透明操作,“软尺度”的问题就能够有效破解,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应该还是能得到相应保障的。另外,云南省的这一改革中还有初中学校推荐保送生、特长生制度,还要经过高中阶段学校自主录取,这对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尤其是特长的充分发挥,是有积极意义的。

我们不否认,目前全国统一的“高考(微博)”选拔制有着相当大的弊端,也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取消中考对于“解放”学生的作用,但作为孩子们进入大门前的最关键、最重要一道门槛,在中国的诚信机制还远远不够理想的情况下,比这种办法更权威更公平的办法目前确实还没有。包括中国的基础教育在内的教育形式确实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等的全面提高,也严重地影响到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作为“罪魁祸首”,无疑就是以各种统一考试为主体的应试教育。因此,“小升初”在全国不少地方被大面积取消之后,取消初中进入高中的重要的“中考”就是一种势在必然。而且,正如“小升初”取消之后无数小学生得到极大解放的情况一样,相信一套完备的“取消中考”办法必然会对初中生的解放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这正是云南省首开这一先河的可贵意义。

我们期待着,云南取消中考后各种有助于学生解放的工作机制能够得到逐步改进,尤其是在高中教育资源的分配上能够更公平更均等,期待着更多的地方以云南为榜样,也加入取消中考的队伍,从而对素质教育起到真正的推进作用。

中考没了 凭什么上名校

■  吴立成

众所周知,是应试教育造就了中高考的“威名”。而今天,中考恰恰成为了应试教育的祭品。云南在众望期盼之下,成了取消中考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确令人兴奋不已。但在拍手称赞之余,我们不免忧虑的是,今后普通老百姓子女凭什么上名校?

事实上,当前的教育现状之所以被民众所诟病,原因就在于教育变得越来越豪华、越昂贵、越贵族群体化。结果,享受好的教育就成了金钱和权力的竞争与追逐焦点。以至于,那些重点名校正在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复制和加大社会阶层与群体差距的道场和工具。这就是“名校热”长盛不衰的社会根源。

毋容置疑,在现行的教育背景及条件之下,要做到教育资源与机会的绝对均等,几乎是一种幻想。以往,普通民众、特别是困难弱势群体子女,可以通过优异的考试成绩来获得通往重点名校的“通行证”。但取消中考、甚至以后的高考之后,他们可能连这唯一的机会都将失去。这正是民众与网友十分忧虑的地方。

显然,社会民众对教育改革的关注重点,是其公平与公正性。在当下的社会教育体制、文化和道德环境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综合素质评价等级和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两项评定指标权力的下放,一旦与现实功利挂钩,就极可能变味,从而成为新的教育腐败“温床”。

所以必须指出的是,“取消中考”仅是一种教育改革的艰难开始,而非成功结束。教育改革的真正终极目标在于,实现“教育公平、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资源均衡化”。只有如此,我们每个人的子女,才都有机会上好学校,并享受真正的良好教育。

社会承受不起的“理想试验”

■  许晓明

云南省教育厅负责人表示,取消“中考”是该省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在应试教育一统天下的格局中,云南省的此项教育改革力度之大令人吃惊,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心令人佩服。然而,考虑到现实环境的因素,此项大胆改革还有重要隐患必须排除,否则改革的成效难以确保。

实施取消中考的教育改革,必须回答好两个最基本的问题。其一,高中选拔学生的标准由中考这一把尺子,变成了综合素质评价等级和学业水平考试这两把尺子,会不会大幅增加教育成本,会不会给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外增加额外的烦恼?其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由学生所在初中作出(实为推荐权),又须由学生想要升入的高中认定(实为自主选拔权),等于把原先集中评判学生的权力“下放”给了所有的初中和高中,这样无数的中学就合法地拥有了决定学生升学命运的重权,而教育腐败、升学不公的危险系数必将呈几何级数增长。在各个中学拥有推荐和选拔高中生的自主权后,如何确保教育权力寻租成为不可能,并进而确保综合素质评价的评判和认定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考试是考孩子,不考试是考家长”,社会上流传的调侃新民谣形象地反映了现实的无奈。必须清醒地认清基本的现实是,在人际关系复杂、制度实施不规范的当前,考试是最公平、最科学的升学手段。无数活生生的事实早已证明,一旦脱离考试成绩的“硬指标”,在金钱攻势、权力攻势、人情攻势的围攻下,升学选拔必将漏洞百出、丑态百出,大学特长生招录、免试研究生推荐等丑闻屡见不鲜是直接的证据。云南省准备用以取代中考的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也同样存在不规范的严重隐患,人情化操作、弄虚作假的事例早有报道。

改革设想必须与现实相结合,有现实条件作的设想叫理想,没有现实条件的设想叫幻想。中国特色的现实,决定了一切改革措施必须同样具有中国特色才能行得通。中考的存废,是关系到中学教育发展方向的决定性因素,是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决策,万万不可有“做试验”的念头,一旦出现失误将导致灾难性的社会后果,这种代价惨重的“试验”没人能够“埋单”。社会环境尚未成熟,配套措施尚未完善,整体工作思路尚不周密,取消中考的改革宁可暂缓推行,也绝不可贸然实施。

不宜仓促单兵突进

■  胡 艺

一直以来,以中考成绩作为高中学校招生录取唯一标准,助长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以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取代中考,由高中学校自主录取新生,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改变一考定终身的传统,无疑是教育改革的亮点之一。

但是,在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并不充足的现状下,如果评价标准不科学、程序不透明,也易滋生教育腐败,造成新的教育不公。自主招生腐败,分数不够钱来凑的教训已经很多。一旦评价机制失控,取消中考以后,学生要上重点学校,就只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交巨额择校费,托关系批条子、想尽办法落户名校附近、到名校借读,等等,各种择校大战将可能更加火热。

取消中考,既是对手握中考评价大权招生者的考验,也是对高中招生制度设计公平合理性的检验,必须全盘考虑。现有中考制度起码提供了一个标准量化、公开透明的尺度,让更多学生有了公平竞争的机会。这种评价标准一旦变得模糊,出现成绩不及格保送北大研究生之类的奇闻就会在所难免。

教育功能被异化,中考成绩成为高中学校唯一录取依据,本身就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产物。教育资源配置与百姓就学期望不一致,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满足百姓的教育需要,仓促取消中考,情况不容乐观。如果综合素质评价与招生制度设计不完善,取消中考恐怕也只能取消考试本身,各种隐性考试与择校大战并不会停止,客观上反而会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陷入另一种考试泥沼。很多地方“小升初”考试取消后的种种乱象已经说明了问题。

近年来,不少地方开展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活动。教育资源经过整合补充,虽然名义上重点学校被取消,薄弱学校的情况有所改观,但学校之间较大的差距依然存在。这既有硬件设施的差异,也有师资力量与教育环境方面的差异。在教育整体投入难以显著增长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往往喜欢把有限的财力,用在能够“立竿见影”名校身上。与学校标准化建设补充硬件设施相比,师资力量与学校教育氛围更为重要,但由于校际差异,优质师资非但难以向薄弱学校倾斜,还有向名校集中的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中考改革以取消中考“单兵突进”,恐难克服原有招生办法弊端,又易引发新的问题,须慎重考虑。如果能在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上取得明显进展,普遍建立起有效监督、公开透明的诚信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之后再取消中考,则将更为稳妥与公平。

更多请浏览南宁家教网资讯中心:www.nnqhjj.com


 

 

编辑者:南宁家教网www.nnqhjj.com)